臺灣光電暨化合物半導體產業2022上半年總產為達新台幣7,658億元年成長率衰退10.3%
2022年全球經濟在俄烏戰爭、大陸封城及高通膨等陰影籠罩下而呈現衰退跡象,使得整體消費需求疲弱,進而對於台灣光電暨化合物半導體產業造成影響。臺灣2022年上半年光電暨化合物半導體產業的產值為新台幣7,658億元,較2021年上半年產值8,542億元,年成長率為(負)-10.3%,如圖1所示。其中2022年第2季產值約為3,667億元,與2022年第1季產值3,966億元相比,季成長率為(負)-7.6%,與2021年第2季產值4,436億元相比,2022年第2季年成長率為(負)-17.3%,各季產值如圖2所示。其中又以光通訊產業受到資料中心與基地台建置升級等需求,2022上半年產值年成長率高達15.1%,表現最為亮眼;而平面顯示器受到市場需求疲軟影響而產值下滑,2022上半年的年成長率分別為(負)-18.1%。如圖3所示。若扣掉平面顯示器產業衰退影響,其他光電產業在2022年上半年的產值加總的成長率為2.4%。如圖4所示。
疫情解封及庫存等因素 平面顯示器需求下降 呈現衰退狀況
從2021年第三季起,隨著更多民眾接種新冠疫苗、減少看電視的時間及產能提升等因素,平面顯示器的需求逐漸減弱,面板報價也開始反轉,整體產值呈現下滑趨勢。2022年上半年臺灣平面顯示器產業產值為新台幣4,341億元,相較2021年上半年產值5,303億元,年成長率為(負) 18.1%;2022年第2季的產值為1,999億元,較第1季產值2,341億元,季成長率為(負) 14.6%,如圖5所示。不過由於電子貨架標籤需求強勁,使得電子紙在2022年上半年仍強勢成長,年成長率達58.1%。展望後續情勢,儘管市場需求偏弱,但在韓國完全退出LCD生產及面板廠商陸續進行產能調控下,面板價格跌幅應會收斂。此外錼創科技預計最快在第三季掛牌上市,代表對於Micro LED產業未來將持續樂觀,將可帶動周邊相關產業,讓Micro LED產業得以更加蓬勃發展,進而帶動台灣平面顯示器產業成長。
5G及元宇宙等新興科技應用增加 帶動光通訊及光儲存產業成長
在各國政府擴大通訊基礎建設以及元宇宙概念持續發酵,此外資料中心的建置與升級需求,帶動光通訊及光儲存產業成長。2022年上半年臺灣光通訊產值為新台幣608億元,相較2021年上半年產值528億元,年成長率為15.1%;而台灣光儲存產業在2022年上半年的產值為新台幣242億元,相較2021年上半年產值231億元,年成長率為4.7%。展望未來,高速無線通訊、AI運算與物聯網等元宇宙題材是持續看好,資料中心需求增加;此外低軌衛星商機也逐漸爆發,均使得光通訊及光儲存產品需求增加,可帶動這兩個產業持續穩健成長。
疫情升溫 體外感測需求大增 生醫光電產業持續成長
受Covid-19疫情再次升溫影響,使得體外感測設備需求大增,使得台灣生醫光電產業在2022上半年呈現小幅成長趨勢。2022年上半年臺灣生醫光電產值為新台幣340億元,相較2021年上半年319億元,年成長率為6.6%。展望未來,隨著防疫概念及生醫檢測設備的需求帶動下,將可促進臺灣生醫光電產業持續成長。
綠電市場迎高速成長期 太陽光電市場小幅成長
由於全世界的淨零排放之趨勢,使得企業對於綠電需求愈來愈高,進而帶動太陽光電市場成長。2022年度上半年臺灣太陽光電產業產值為新台幣384億元,相較2021年上半年產值366億元,年成長率為4.9%。展望未來,在各國政府、企業爭相投入太陽光電等綠電產業,且國發會於今年3月正式訂下2025年太陽光電要達20GW目標。所以未來3年太陽能建置量可望在政策推動下大幅成長,將有助於臺灣太陽光電產業持續成長。
儘管手機新機需求下滑 元宇宙概念帶動下 精密光學重返成長
由於疫情因素,2022年智慧型手機新機銷售不如預期,但元宇宙概念崛起,使得AR/VR鏡頭及光學元件需求上升,讓臺灣精密光學廠商的2022年上半季呈現微幅成長態勢。2022年上半年臺灣精密光學產值為新台幣404億元,相較2021年度上半年產值402億元相比,年成長率為0.3%。展望未來,由於Apple和Android陣營新機開始拉貨,且元宇宙所需的AR/VR的光學元件、車用鏡頭及工廠自動化等需求也可望增加,讓2022年臺灣精密光學產業有機會重返成長。
顯示器需求下降 中國封城干擾 LED供需反轉
由於顯示器整體需求下降,且中國封城干擾造成出貨限制等因素影響下,使得台灣LED產業在2022年上半年產值呈現萎縮狀態。2022年上半年臺灣LED照明產業產值為新台幣630億元,相較2021年上半年產值654億元,年成長率為(負) -3.8%,其中2021年第2季產值為339億元,較第1季316億元增長7.4%。展望未來,雖然LED車燈、Mini LED背光等市場仍在成長,但中國大陸LED廠商也逐步切入相關供應鏈,面臨中國競爭對手低價搶單,將會挑戰台灣LED廠商的市場地位。
受通膨因素影響 手機新機需求下滑 雷射應用產業遭遇逆風
受到通膨影響,降低消費者購買意願,讓手機新機需求大幅下降,使得手機3D感測相關的VCSEL等雷射產品受到影響轉趨疲弱。2022年上半年臺灣雷射應用產業產值為新台幣202億元,相較2021年上半年產值227億元,年成長率為(負) -10.9%。展望未來,由於手機市場的能見度仍低,但VCSEL可被應用在自駕車、駕駛及乘客監控系統及大眾運輸等領域,所以未來雷射應用產業市場應可持續成長。
受到晶圓產能缺貨衝擊 影像感測器產值大幅衰退
雖然全球影像感測器受到自駕車等需求而呈現成長態勢,但台灣影像感測器產業受到晶圓產能以及客戶庫存調整等影響,2022年上半年的產值為新台幣98億元,較2021年上半年產值111億元相比,成長率為(負)-12.1%。展望未來,由於電動車及自駕車已是汽車產業主流趨勢,所以車用CMOS影像感測器(CIS)需求飆升,若晶圓產能問題可以緩解的話,臺灣影像感測器產業可望後勢看漲。
電動車及節能減碳長期發展趨勢 化合物半導體持續加溫成長
受惠於電動車及節能減碳長期發展趨勢,以及國際IDM大廠及中國大陸設計廠商擴大釋出委外代工訂單,讓臺灣化合物半導體產業產值持續成長。臺灣化合物半導體產業在2022年上半年產值為新台幣410億元,相較2021年上半年產值399億元相比,年成長率為2.7%,如圖6所示。展望未來,由於節能減碳會是未來長期趨勢,可以預期GaN及SiC需求將在未來幾年出現數倍成長,所以台灣多家廠商均開始進行長期擴充計畫,預計在2023~2024年間進行量產以貢獻產值。此外經濟部在2022年開始推動化合物半導體材料及設備國產化,科技部也推動「次世代化合物半導體前瞻研發專案計畫」來提升我國化合物半導體自主研發能量,強化台灣在未來次世代化合物半導體的實力,讓台灣未來在化合物半導體產業鏈可以站穩一席之地。
總結
2022年上半年全球經濟由於俄烏戰爭、中國疫情升溫封城及通貨膨脹等因素影響,使得國內外需求均受到影響,讓臺灣光電暨化合物半導體產業在2022年上半年的產值較2021年上半年呈現負成長。其中在節能減碳及綠電等商機需求下,太陽光電及化合物半導體等產業依舊呈現成長態勢;但顯示器、LED及雷射應用產業因受到需求下降及終端庫存調整等因素影響,2022年上半年的成績不甚理想。展望未來,綠電、5G通訊、電動車、資料中心與元宇宙等相關需求會逐年成長,相關產業如太陽光電、化合物半導體、光通訊等產業應會持續成長;但近期俄烏戰爭持續延燒以及物價上漲壓力等不確定因素,將影響國內外需求,進而影響2022年度的臺灣光電暨化合物半導體產業走勢。
關於「財團法人光電科技工業協進會」:
鑑於光電科技之應用日趨成熟廣泛,以及世界各先進國家競相投入,臺灣亦將光電產業列為科技發展重點之一,遂於1991年5月31日,前資政李國鼎先生、前部長趙耀東先生及前國科會主任委員夏漢民先生與籌備處負責人石大成博士,共同邀集二十多位學界及企業界領袖召開設立「光電科技工業協進會」發起人會議。同年11月經國科會報請政院核覆同意成立;至1993年4月13日完成法人登記,為隸屬於中華民國行政院科技部下之政府、民間共同捐助之財團法人。目前由邰中和先生擔任董事長,羅懷家先生為協會執行長。
協會使命:
光電協進會媒體聯絡人:
海外暨行銷服務部 專案經理 黃郁玹
電話:(02)23967780-518
E-mail:evelyn@mail.pida.org.tw
海外暨行銷服務部 主任 王尚虔
電話:(02)23967780-515
E-mail:march@mail.pida.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