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電協進會 林穎毅
2020年是雷射發明60週年,雷射的發展與應用也達到新的境界。例如5月下旬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在一份聲明中說,美國海軍軍艦於5月16日成功測試了一種新型高能雷射武器,摧毀飛行中的無人飛機。在該聲明所提供的視訊中顯示,波特蘭號軍艦發射出雷射光,使得無人機燃燒迫降。在此同時某處實驗室裡,與雷射搭配的黎曼光譜儀因其高靈敏度也在發展為一種新的檢測技術,以對抗新冠病毒,雷射的應用已經無遠弗屆。
1960年5月16日梅門(Ted Maiman、1927~2007)首先激發了紅寶石,引出人類第一束雷射光,波長為深紅色的694.3奈米。迄今雷射已成為我們資訊生活中的重要部分,無論是為網路提供光纖通訊能力,或是在商店掃描貨品的價格標籤,雷射可謂是資訊的傳動力!由於雷射與光如此重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便從 2018年起訂定每年5月16日為「國際光日」(The International Day of Light),以表彰光對於人類文明與經濟、文化等助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為光是21世紀經濟成長驅動力!
大概是為了響應國際光日,美國海軍在當天發射了這束超強雷射光。其雷射功率未被揭露,但國際戰略研究所的2018年報告稱,預期功率達到150千瓦,是2017年CNN在波斯灣目擊到的兩棲運輸船龐斯號所發射的30千瓦雷射之五倍。波特蘭號的雷射武官Cale Hughes就說:雷射武器基本上就是把大量的光子投射到一個目標物,且無庸擔心射程,不管風向、風速,不擔心其他任何事情,就能夠以光速接近目標,可抵禦無人機或武裝的小船,並為指揮官提供更多的決策手段。
光電協進會認為,從影片來看,高功率雷射讓無人機在飛行高空中起火燃燒,癱瘓了該飛行器的能力,而非像飛彈使其爆炸摧毀,算是另一種選擇性的防禦武器。憑藉著更高的功率,雷射可以增加防禦能力,改變軍備競賽的規則。
在美軍發射出這一道雷射強光的同時,北亞利桑那大學(NAU)研究團隊正在利用光與物質作用的原理,發展一種新的病毒檢測技術。該技術是利用雷射照射過單分子表面之後,可以在拉曼光譜儀上表現出增益的現象,進而開發出一種基於物理而非生化試劑的冠狀病毒新測試技術,可以解決當前試劑短缺和測試不準的問題。該研究團隊導師Yacamán表示,他可能是首開物理方式檢測之先河,可達成快速、低成本、高靈敏度的檢測方式,並降低假陰性的比例。目前這種測試方法處於商業用途的最終批准階段。一旦進入商業化階段,該技術便可搭配可攜式拉曼光譜儀,在學校、社區、鄉村等任何地方做病毒檢測。
今年是雷射發明60週年;國際光日正處於全球疫情蔓延之際,當天美國海軍展示了雷射光在國防應用的發展程度,另一方面全球生醫光電界也正卯足全力在防治病毒的蔓延。而雷射光在以上看似無關聯的事件上仍然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延伸閱讀】